看报网

主页
分享互联网新鲜事
看报网-国内外新时事,奇事,新鲜事

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深耕雪域高原 谱写金融服务“五色华章”

来源:看报网更新时间:2025-11-05 16:34:36点击:

在西藏这片壮美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以保险为笔,以热忱为墨,深情谱写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五色华章”,成为守护万家灯火、助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赤诚之心:党徽闪耀念青唐古拉

念青唐古拉山脚下的当雄县牧场,牧民扎西蹲在山坡上,眉头紧锁。这个季节本该是牧草丰美的时候,但前阵子狼群的袭击让他的财产蒙受了损失。“听说中国人寿财险还能赔野生动物肇事的损失。”邻牧场的多吉骑着摩托车经过时告诉他,“快去村委会问问吧。”扎西摸了摸口袋里的老人机,屏幕上显示着“无服务”的提示。山区信号时好时坏,他根本不知道保险公司已经连续几天在发送理赔通知。

当扎西找到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的理赔员秦福时,这个刚从宁夏调来的汉族小伙子拿着理赔名单,用不太流利的藏语吃力地问道:“请问...您家的牦牛...有没有损失?”

扎西一听“损失”二字,顿时紧张起来。他想起去年邻村有人因为手续不全被拒赔的事情,心里咯噔一下。“完了,他是不是不打算赔我了?”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野草般在心头蔓延。“你们是不是不想赔了?”扎西突然用生硬的汉语质问道,情绪激动地比划着,“我的牦牛被狼吃了三头!都是最好的牦牛!”

秦福着急的用普通话、藏语夹杂着手势解释,并郑重地从胸前摘下一枚鲜红的党徽,双手捧到扎西面前。“大叔,我是共产党员,中国人寿财险是党和国家领导的国有企业。请您相信,只要符合理赔条件,我们一定赔,一分都不会少!”

老人的情绪渐渐平复,他小心翼翼地将党徽还给秦福,取出随身准备好的相关凭证。秦福立即现场为扎西办理理赔手续。

当承诺的赔款如期而至时,扎西紧紧握住秦福的手,用藏语连声道谢:“托切!托切!(谢谢!)中国人寿财险亚古都(好)!”

金色守护:雪域边关的保险丰碑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错那市,海拔4300米的边防线上,护边员次仁多吉日复一日地用脚步守护着家国的安宁。2023年一个寒风凛冽的秋日,他在巡逻途中不幸失足跌伤,英勇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守护边境线的岗位上,留下了年迈的父母、悲痛的妻儿。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的应急响应机制立即启动。理赔专员尼玛坚参带着团队,驱车6小时赶到现场,将35万元赔付款送到了次仁多吉妻子手中。“我们为山南市错那、洛扎两县的1500余名护边人员,提供了总保额高达18亿元的意外风险保障。这份保障,是对“守护者”的守护,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最高致敬。”尼玛坚参说。

这仅仅是中国人寿财险守护边境地区的一个缩影,公司还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在海拔5000米的某边境公路建设项目中,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承保了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人员意外险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为2000多名建设者提供了超过50亿元的风险保障。

“保险不只是赔款,更是一份承诺。”尼玛坚参望着远处绵延的国境线说,“我们要让每一个守护边疆的人都知道,他们身后有我们在守护。”在这片神圣而辽阔的国土上,一份份保险合同,化作另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守护力量。它与巍峨的雪山、坚毅的哨所、忠诚的战士相伴同行,共同汇聚成祖国边疆永固的铜墙铁壁。

绿色希望:一位援藏干部的森林保险破冰记

刘维森是中国人寿财险第四批援藏干部的一员,当他初抵林芝时,高原给了他一个深刻的下马威——剧烈头痛、胸闷气短,每一步都像在负重前行。但他深知肩上的使命:在尽快适应高原生活的同时,要让森林保险这项惠民工程在雪域大地扎下根来。

林芝被誉为“雪域江南”,森林覆盖率高达51.95%,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地森林长期面临雷击火、输配电线路故障、越境火等多重风险隐患,火险等级高,防火形势严峻。推广落实森林保险是构建风险保障体系的关键举措,能为森林灾后生态修复提供精准资金支持,有效转移政府与林农的灾害风险,保障林业再生产可持续进行,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林区社会稳定与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当刘维森团队首次带着政策文件走访时,迎接他们的是不解的目光。“树木天生天养,还需要买保险?”察隅县的老护林员洛桑摇着头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面对质疑,团队没有退缩。语言不通,他们就带着翻译软件一字一句学藏语;交通不便,就租用摩托车在险峻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最难忘的是那次前往偏远村落,为护林员讲解政策——团队在海拔3800米的巡护小木屋里一住就是三天。夜里寒气刺骨,呵气成霜,几人裹紧厚棉被,借着手电的光,一遍遍耐心解释:“保险就像咱们请来的森林医生,树木万一病了、伤了,保险公司就会赶来帮忙治。”

转机出现在2024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启动森林保险试点,中国人寿财险成功承保巴宜区709.3万亩森林,主要保障林木因遭受火灾、野生动物损毁、林业有害生物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受损、死亡等损失,合计提供风险保障70.95亿元。当第一份保单签署时,年过半百的护林员旺久激动地握住刘维森的手:“以前看着被火烧过的林子,我们只能偷偷抹眼泪。现在有了这份保障,我们守林人的心终于踏实了!”

如今,漫步在林芝的桃花沟,新栽的树苗在春风中吐露新芽。远处雪山巍峨,林海苍茫。在这片神圣的高原上,中国人寿财险播下的是绿色发展的希望,是生态保护的希望,更是各族人民共建美丽家园的希望。

蓝盾守望:科技编制的雪域安全网

2025年7月,西藏吉隆口岸突发山洪,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的应急响应机制立即启动。通往口岸的道路中断。传统查勘人员无法进入灾区,但卫星遥感系统早已完成了对受灾区域的全面扫描。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系统精准识别出受损房屋、田地及基础设施,并在24小时内完成了受灾客户的赔款预付。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吉隆口岸某项目施工负责人卢建波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仍感慨不已,“洪水还没完全退去,我就收到了赔付款到账的短信。后来才知道,是天上的卫星帮了大忙。”

这只是中国人寿财险运用科技手段服务雪域高原的一个缩影。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地广人稀的地理特征给传统保险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往往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就要驱车数小时,一次普通的现场查勘可能就需要两三天时间。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人寿财险与国内顶尖科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建立了适用于高原环境的“空天地一体化”保险服务体系。在承保环节,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保险公司可以精准识别农作物种植面积和长势情况,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在理赔环节,多光谱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评估受灾程度,大幅提升定损效率。“科技应用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重塑了保险服务的理念。”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传统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警、灾中防控、灾后补偿的全流程风险管理,这是我们给西藏各族人民带来的更有温度的保障。”

如今,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上,虽然保险服务网点的物理距离仍然存在,但科技的桥梁已经让金融保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通过云端网络,中国人寿财险正将现代金融服务的阳光,洒向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洁白情怀:少年巴桑的大学梦

在日喀则市第四高级中学的布告栏前,高三学生巴桑的目光久久凝视着刚刚张贴的成绩单——他的名字,正排在年级模拟考试的最前面。同学们羡慕和赞叹的声音围绕着他,却没有人注意到他眼中隐藏的不安:这份光彩夺目的成绩,背后是老家难以言说的艰辛。全家的经济重担,全都依靠在外打工的叔叔,他不但要照顾自己的妻儿,还要省出每一分钱供巴桑读书。尽管学校已免去了学杂费,但大学的费用,仍像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就在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学校办理学平险业务。在与校长交流时,党员服务队无意中了解到巴桑的情况。“这孩子成绩非常优秀,可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校长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惋惜。党员服务队立刻坚定地回应:“绝不能让这样的孩子因为经济问题影响前程!党支部必须行动起来,帮他跨过这道坎,安心追逐大学梦!”

随即,一场爱心捐款活动在公司内部迅速展开。令人动容的是,不仅党员同志带头响应,各部门员工也纷纷慷慨解囊。短短三天,就筹齐了足以覆盖大学学费的助学金。

当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将这笔助学金送到巴桑手里时,一向坚韧的男孩再也控制不住眼眶中的泪水:“真的谢谢你们……我一定拼命学习,绝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更让巴桑感到暖心的是,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还专门为他安排了寒暑假实习岗位,每个假期都可以回来边工作边学习。“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巴桑真挚地说,“不仅帮我度过了最难的经济关,还让我接触社会、学到本领,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如今,巴桑已是重庆邮电大学大二的学生。每当徜徉在大学校园,他总会想起那个改变命运的午后。他不仅用助学金交上了学费,更在实习中积累了经验、明确了前路。他说:“我会把这份善意化作前行的力量,将来也要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走出大山、看见世界。”一条哈达,连起雪域与山城;一份善意,照亮了一个少年辽阔的未来。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的同志们至今仍时常收到他的消息,那不再是一个受助者的回音,而是一个家庭、一片土地向上生长的希望之声。

从雅鲁藏布江畔到唐古拉山之巅,从羌塘草原到藏南谷地,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的五色华章正在雪域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每一个赔案都是一份温暖的守候,每一次服务都是一曲动人的乐章,而每一个国寿人,都是雪域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扎根贫瘠却绽放绚烂,历经风霜却愈加坚强。新时代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将继续与西藏各族人民携手同行,用保险的温度融化冰雪,用金融的活水滋润心田,共同谱写雪域高原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闻远林深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