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9 14:23:18点击:
为深化“铁军红迹青年说 党史薪火基层传”苏沪新四军党史实践宣讲项目实效,推动新四军红色历史与抗战精神走进基层、浸润人心,8月28日,南通大学铁军红迹青年说实践团专程前往上海,先后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与上海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开展沉浸式红色实践活动,在历史长河中追寻红色印记,在精神共鸣中筑牢使命担当。
上午,实践团成员首先抵达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步入园区,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笼罩全场,园内镌刻着“福”字的纪念设施静静矗立,仿佛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无声诉说着先辈们为守护家国安宁、换来后世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淞沪会战相关历史印记展区,“淞沪会战第三阶段 蕴藻浜南北阵地防御战(9月13日至10月26日)”“大场阵地战”“蕴藻浜反击战”等文字格外醒目,吸引着成员们驻足凝视。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照片。王晨奕 供图
透过这些历史标注,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1937年10月18日的蕴藻浜南岸——中国第三战区将士接到命令后,向日军发起猛烈反击。彼时,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战车甚至毒气弹疯狂进攻,我方将士却凭借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激烈的战斗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上演。成员们一边仔细观看展区内的史料,一边低声交流感悟,崇敬与缅怀之情在心中不断升腾,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后续党史宣讲积累了鲜活的历史素材。
纪念园内部详情。王晨奕 供图
从纪念公园的历史追忆中汲取精神力量后,实践团成员带着厚重的历史感悟与饱满的精神状态,于当日下午走进上海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以“党史宣讲者”与“历史学习者”的双重身份,在与历史对话、与先辈共情中,进一步充实宣讲素材,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
活动场馆详情。王晨奕 供图
活动现场,庄重仪式、激昂演讲与深情文艺表演相互交织,串联起一段段厚重的抗战记忆。活动伊始,领导致辞饱含殷切嘱托,勉励青年一代铭记历史、传承精神;随后,浦东抗日武装斗争史料展览正式启动,丰富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浦东地区抗日武装的英勇斗争历程,让成员们对浦东抗战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文艺表演环节,《卢沟谣》的悠扬旋律响起,演唱者用真挚情感传递出家国情怀,将在场人员带回全民族奋起抗争的年代;浦东新区戎耀浦东艺术团演剧队带来的情景剧《银杏树下》,则通过精彩演绎,重现了烽火岁月中的动人故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情景剧《银杏树下》。王晨奕 供图
主题演讲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社社长王路奇以《中国抗战精神与铁军精神》为题,深入剖析浦东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阐释抗战精神与铁军精神的时代内涵;党史编研部部长龙鸿彬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讲述浦东抗日武装在艰苦环境下奋勇杀敌的事迹。两位同志的演讲深入浅出,让实践团成员清晰认识到,浦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拼图,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值得永远仰望与传承。
《中国抗战精神与铁军精神》主题演讲。王晨奕 供图
参与活动的过程,对实践团成员而言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看到青少年用歌声传递爱国热忱,老艺术家重现战斗场景,强烈的使命感在成员们心中升腾。大家深刻明白,铭记历史不是沉溺苦难,而是从先辈奋斗中汲取力量;抗战精神不该只停留在史料与舞台上,更要成为当代青年前行的动力。作为实践团一员,既要做历史的聆听者,更要做精神的传播者——这份精神,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是投身家国建设的担当,也让成员们懂得,青春的价值在于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行动续写红色传承篇章。
成员们的合照。王晨奕 供图
此次上海实践意义深远,不仅为实践团成员补足了“精神之钙”,深化了对浦东抗战历史与精神的认知,更激励大家以青春践行使命。未来,实践团将带着此次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力量与宣讲素材,持续推进“党史薪火基层传”目标,走进社区、学校等基层场所,把浦东抗战故事、新四军铁军精神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扎根生长。成员们也将以实际行动,让青春在传承和践行抗战精神中绽放光芒,用青年视角与力量,回答“青年如何传承历史、报效家国”的时代命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 于梦雪 魏妍妍)